参加自然课堂户外露营活动的亲子家庭,正在上海植物园内的竹园参加“无痕小溪”环境维护。 摄影 黄鸣
近年来,上海形成了“口袋公园—社区公园—地区公园”三级城市公园绿地体系,城市公园增至217座,预计到2020年将达300座;郊野公园从无到有,目前已开园五座,广富林、松南两座郊野公园正在抓紧建设,预计到2020年郊野公园将达21座。伴随着公园绿地的建设步伐,上海不断创新公园管理和服务体系,以志愿者为重要力量的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初步形成了“公园—社区—志愿者”三位一体服务机制。
近年来,活跃在申城公园绿地的志愿者逐年增加,公园公益热逐步兴起。节假日去公园绿地,人们经常能见到身穿小马甲的热心志愿者,或疏导客流、维持游园秩序,或忙着指路,为游客提供各种帮助。这些活跃在公园里的志愿者们在引导广大市民游客自觉践行社会公德、丰富自然知识、营造良好游园秩序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让满城绿色更温柔、更可亲。
据市绿化市容局统计,目前,上海公园绿地各类注册志愿者已超过1.3万名,“散客”志愿者更多,覆盖全市100多座公园,每年志愿服务达40万小时。时间长了,很多志同道合的志愿者在公园内互相熟悉、彼此支持,抱团组建了各种特色公益团体,提升了服务的稳定性和“含金量”。在上海五大古典园林之一的古猗园,从2004年开始至今,逐渐形成九支各具特色的志愿者服务队。服务队的主力来自公园周边的社区居民。他们不仅在园内外宣传文明游园、爱绿护绿以外,还发挥自身特长,为游客提供法律咨询、心理咨询、健康咨询、科普教育等服务。例如,文艺小分队多年来坚持在公园里周六唱越剧、周日唱沪剧,为游客免费演出,风雨无阻。队长朱文君介绍,队里多数是退休居民,自学、自导、自演。每次演出都是12点半开始,唱三个小时,“老戏迷们摸准了时间,很多人为了有个好位子,不吃午饭就来等了。”
城市另一头的上海共青森林公园,是有名的“观鸟胜地”,常年来此观鸟、拍鸟的忠粉们在公园里成立了“鸟类保护与摄影协会”,目前已有130多名核心会员。他们不仅自己观鸟、拍鸟、爱鸟,同时也是生态志愿者,协助公园管理方宣传爱鸟、护鸟理念;带领游客实地观鸟、识鸟、拍鸟;维持观鸟秩序,阻止不文明行为,以免惊吓或伤害到鸟儿,并防止有人掏鸟蛋。
去年底,共青森林公园在公园里鸟类最多的地方特别修建了一条“观鸟长廊”,专供“忠粉们”来此拍鸟。平日里,“鸟类保护与摄影协会”会员们会自觉维护“观鸟长廊”的环境、卫生和观鸟安全等。协会会长、生态志愿者李广瑜介绍,“常年在这里拍鸟的多是会员,时常也有市民或外地专程赶来观鸟的。每到此时,会员们都会特别照顾‘新人’,不仅热情介绍观鸟常识,还会让出最佳的拍摄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