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天目西路街道也在逐渐注入新鲜的血液。本报资料照片
掌心汇的工作人员会定期到社区内开展活动或相关课程丰富居民及周边白领业余生活。
火车站、长途汽车站与舒适居民区之间究竟隔着多少“安全感、幸福感”?
在天目西路街道,这个答案被渐渐描述为“零”。
位于静安区中部的天目西路街道,辖区面积1.94平方公里,铁路上海新客站贯穿其中部,街道下设12个居委会、26个居民小区。
除了每天如织的人流外,这几年,天目西还撞上了建设密集期———区域北部金融街地块建设得如火如荼;南北通道、北横通道等市政建设也穿行其间;此外,作为苏河湾重点布局的所在地,区域内有三个地块先后进入建设期。
新的矛盾随之叠加。比如,那些没赶上动迁班车的居民的心态调整,再比如,诸多工程配套设施建设涉及到不同居民群体间的利益协调等等。
外人眼中的“乱哄哄”,却是天目西眼里的新机遇。街道党工委书记华洁蓉这样盘算着:未来三至五年,是天目西的“转型阵痛期”,伴随着辖区内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新的空间出来了,人口结构变化了,这都给创新社会治理留出了施展的舞台。”手头的数据印证了她的想法———目前,天目西路街道户籍居民3.4万人,通勤人口有5万余。放在以往,这样的“人口倒挂”是南京西路这样的高端商务区才有的“标配”。
看到机遇的天目西路街道,在党建引领下,开始笃定专注于一桩事:培育、购买、规范、提升社会组织及其服务,推动完善社会力量参与“精细化”的社区治理。
截至目前,天目西路街道辖区内注册社会组织共60个,去年购买社会组织服务项目43个,其中街道购买项目12个、居委会购买项目31个。辟出500平方米空间建立了街道社会组织服务中心,成为各个社会组织的“大本营”,同时吸纳31家成员单位成立了枢纽型社会组织“社联会”,整合服务资源、促进人才培养。甚至还创设了公益集市,让居民区和社会组织先“试婚”。
在这片开放包容的土地上,社会组织带来了大家料想之外的“清新”:有的社会组织实行“共享天目居民区自治”的调研,为不同居民区找到了自治的切入点;有的社会组织专注于社区工作者的能力提升,让社工们不断成功“涨粉”。
当然,在与不同社会组织的磨合过程中,天目西路街道也遇到了一系列典型性问题:新老社会组织的比拼;社区购买服务观念的转变和自治能力的提升;社会组织的规范管理;以及基层对购买服务的多元思考……
这里的故事足够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