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领域党建信息 >> 正文
宝山区友谊路街道:“三个突出”解在职党员进社区难题
    
2018年1月16日 15:54
来源:上海基层党建网  

  近年来,宝山区友谊路街道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在职党员进社区”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有的放矢,创新实践,更加突出便捷性、多样性和实效性,让在职党员“站”出来、“动”起来、“乐”起来,爱上社区、乐于奉献,进一步深化“双报告、双报到”工作内涵。

  突出便捷性,让在职党员“站”出来。针对在职党员工作繁忙,闲暇时间少且零碎,想到社区报到又“心有余而力不足”的问题,街道充分利用在职党员乐于接受新事物、习惯使用新媒体这一特点,用好“社区通”平台,鼓励吸引社区广大在职党员加入“社区通”,亮出党员身份。同时,加强对居民区工作的指导,发动各居民区积极创新,在“社区通”平台上的“党建园地”版块打造“指尖上的党课”,以“微党课”、“微竞赛”等形式组织在职党员在平台上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和交流,改变以往“我教你学、我讲你听、我念你记”的灌输式学习模式,让党课教育“跨时空”,传统教育“变时尚”,既满足了在职党员的学习需求,又能让他们在社区中“亮相”,和其他党员在“线上”互动,形成“轻松自主学习、实时互动交流”的良好氛围。街道还在今年新推出的品牌项目“幸福红包”中开设“幸福签到”栏目,作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创新模式加以推进,有效破解了在职党员教育形式单一、学习时间和场所限制等问题,为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学习教育等各类活动提供便利。如近期为加强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特设幸福签到——十九大专题,建立了有200余道题目的十九大知识题库,吸引社区广大党员每天签到答题领积分,截至目前,社区约1000余名党员积极参与学习签到,在社区屡掀学习十九大精神热潮。

  突出多样性,让在职党员“动”起来。针对在职党员进社区工作中存在的服务内容与群众需求不匹配、报到服务内容单一枯燥的问题,街道充分依托“幸福红包”搭建在职党员服务社区供需平台,探索形成“线上线下沟通、网内网外服务”的工作模式。“菜单式”服务居民群众。为扩大在职党员服务群众的参与度,街道通过“幸福征集”栏目进行线上搜集、审核和发布,将居民群众的需求和反应的问题细化、量化、具体化,形成服务类、需求类、福利类等三类红包,在职党员根据职业特点和兴趣特长,采取主动接单和自主认领服务项目等方式,为群众提供个性化、精细化的服务,增强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结对式”服务社区建设。推行社区单位与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服务模式,通过“幸福认领”栏目把单位优势和社区需求紧密结合起来,推动党建资源、行政资源和社会资源的统筹集约使用,组织在职党员开展进社区送服务活动,协助基层党组织解决社区居民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在单位和社区之间搭起直接联系的为民服务平台。目前,已有150多家社区单位和3000多名党员、志愿者发出“幸福红包”376个,越来越多的在职党员通过“幸福红包”为社区志愿奉献。

  突出实效性,让在职党员“乐”起来。为进一步激发在职党员服务社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在职党员志愿服务活动具有长久生命力,不搞成“一阵风”,街道立足需求“多元化”和服务“再提升”,更加注重服务回馈,利用现代技术和科学管理,吸引更多的党员群众参与到“幸福红包”活动中来,通过“幸福达人榜”建立“积分评星”激励机制,设立“服务积分商城”,开展“红包达人”评选等活动,强化先进在职党员的示范引领作用。街道还在宝山三村试点开展“争做合格党员积分管理制度”,将党员参加学习教育、公益活动、党费足额交纳、好人好事、志愿服务等参与情况如实记载并量化为积分,每月在小区党员积分公示栏上进行排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所得积分作为评先树优和年终民主评议党员的重要参考依据。通过党员积分制管理模式,在职党员发挥作用由被动转变为主动,使量化的“积分榜”变成了工作的“助推器”,不但拉紧了基层党组织与在职党员之间的纽带,拉近了党员与群众的距离,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获得感和荣誉感,真正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服务机制“新常态”。

【关闭窗口】
上海市社会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严禁复制或镜像
Copyright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32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