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今天开幕,在1月21日举行预备会议前,市政协首次推出“委员时间”活动,邀请6名新委员集体亮相。
6名新委员均来自新的社会阶层、新的经济业态,“75后”“80后”甚至“85后”的他们,怀着家国情怀和界别期盼,加入政协委员队伍,在政协协商议政的平台上发出年轻的声音。
据了解,新一届市政协委员共835名,其中新提名委员为440名,占52.7%。非公有制经济人士62名,占7.4%;新的社会阶层人士44名,占5.3%;40周岁以下委员为42名,约占5%。
为一线工人成长提供助力
“我呼吁能有更多一线工人参与到培训中。”新委员胡振球关注的话题是青年务工人员技能培训和高师带徒问题。
胡振球是上海神舟汽车节能环保股份有限公司车间主任。他先后被评为上海市十大工人发明家、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全国劳动模范。2016年,他还被选为首批上海工匠,获得上海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胡振球说,近几年政府对于技能人才培训在政策和资金补充力度等方面越来越大。目前,在一些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一线工人积极性仍不是很高,除了政府的引导宣传,企业应该形成相关制度,形成内部培养技能人才的良性循环。比如通过技能人才工作室、高师带徒等形式,由一个带动一大片,激发一线工人积极性,主动提高技能水平。
他还建议,在工人培训过程中,企业也可通过技能和岗位补贴等奖励方式,激发工人培训积极性。他说,“技能学到手了,学历提升了,工人能更好地投入一线中进行发明创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更好地传承工匠精神。”
1983年出生的新委员严琳,是来自上海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的一线青年员工。作为年轻人,严琳与身边同伴一样,感受着上海住房、消费、结婚等方面的高生活成本问题。“刚毕业和工作没几年的青年人要付房租、水电还要消费,收入支出往往紧绷绷,啃老问题也比较突出。”她建议,市政府能出台一些优惠政策,降低青年人的基础支出,能多点钱充充电,提高专业技能水平,同时也建议企业能为青年提供学习技能的平台,尽可能解决一些后顾之忧。
严琳希望通过各方努力让上海留住更多人才。她说,电力企业要培养一名优秀主值班员、值班长需要5至8年时间,企业也在想办法采取激励措施留住人才。她在与其他委员沟通后,发现其他行业也面临着这样的问题。“这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发展问题,我会一直关注这个课题,为我们上海的青年发展尽责。”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也是城市温度的体现。新委员洪亮提到借鉴欧美、日本等经验,对一些实践性较强的职业,在大学生毕业的一年内,有专门社会机构对他们进行相关培训。
新委员陶寅琰也是一名“80后”,她说,政协委员的身份既是一种荣誉,是对自身工作的肯定,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对创新创业要多一些宽容
当过十几年律师、搞过金融投资,如今是点融网创始人,来自工商联的“75后”委员郭宇航很关注青年人创业的环境。
“作为政协委员,我愿意成为政府与创业者的纽带。”郭宇航表示,当前对于创新容错、创新失败的宽容度还不够,这不利于更多年轻人创新创业。
作为跨界的金融与法律工作者,郭宇航也注意到,过去几年一些投资者被不良P2P金融企业误导,蒙受巨大损失。他建议引入国际先进的大数据挖掘与信息采集技术,从现在重事后处理变为重事先预警与事中防范,并完善向政府有关部门反映的途径。
同为创业者的“饿了么”CEO张旭豪委员很受关注,不仅是因为“85后”的他十分年轻,更因为这几年送餐平台迅猛发展后出现的一些问题。外卖消费快速增长,增加了一次性餐具的消费,出现大量白色污染。张旭豪说,一方面“饿了么”平台鼓励用户减少使用一次性餐具,另一方面在商户端推广环保餐具,一个月施行下来减少了15%的餐具使用,“建议有关部门对使用环保餐饮用具的商家提供补贴,让环保餐具使用常态化”。
对于网上餐饮企业“套牌”现象,张旭豪说,去年上海出台了小餐饮备案的规定,允许已备案小餐饮上网经营,但在政策落地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他呼吁改进小餐饮备案的监管体制,让更多小餐饮企业因此获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