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金门村探索建立三级规约提升村民自治水平

2017年12月12日 15:30
来源:金山区社建办  

  近年来,亭林镇金门村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针对“村民自治难开展、村民共治难参与、村民诉求难表达、公益事业难推动”等难题,围绕村、组、户三个层面,探索建立村规、组规、家规三级民约,提升了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水平,“管”住了不良习气,“约”出了一团和气,“训”出了平心静气。

  一、村规:强化柔性治理,回归自治属性

  针对村级管理机关化、行政化倾向,金门村把建立和修订村规民约作为村民自治的先行抓手,积极开展“大走访”活动,广泛征求意见、收集共性需求,组织村民对村规民约草案进行反复讨论,由村民代表会议通过,努力使制定出的村规民约真正体现村民的意愿,真正成为村里的“小宪法”。最新修订的《村规民约》共8个方面32条,包括社会治安、村风民俗、邻里关系、婚姻家庭、村庄规划、环境卫生、村容整洁等内容,特别是新增了现在问题比较突出的“五违整治”“农民建房”“土地承包”“困难救助”“丧葬管理”“环境整治”等。同时,配套制定了《村民自治章程》《议事决策规则》《村民大会制度》《村务公开制度》《财务公开制度》等规章制度,坚持用制度规范村干部行为,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村规民约修订好后,利用村务公开栏及时向群众公示,引导村民按章办事。条款中明确了各项内容的具体奖惩,引入制约机制与其挂钩,规范和引导村民行为。除了村党总支部、村委会的监督约束,村民之间也互相监督。对于违反村规民约的村民,村委会通过批评教育及时劝导,对于屡教不改的采取不享受当年度村级福利的方式进行警示和惩戒,产生了较好效果。

  一是推动事务由“官管”向“规管”转变。村规民约充分尊重了村民的主体地位,从村民中来、到村民中去,在实践过程中也能使村民信服,村委会执行起来也就有了底气。各项制度公开、公平、公正,村民办事一视同仁,村务管理方式实现很大转变,从原来的“书记、主任说了算”到如今的“找谁办事都一样”,都是按规定办,避免了“书记主任不在就办不了事”的尴尬局面,提高了村民办事效率。

  二是推动治理由“随意”向“规范”转变。村规民约对村民事务作了明确的规定,处理事务严格按照标准执行,避免了人为操作的随意性。例如,过去由于缺乏明确标准,一些好吃懒做的村民为了村里的困难救助,经常“一哭二闹三上吊”,让村委会着实难办。村规民约出台后,明确并严格执行困难救助的范围和标准,那些好吃懒做的村民也不好意思再来闹了,让真正困难的村民得到及时帮助,受到广大村民一致赞许。

  三是推动民风由“陋俗”向“文明”转变。村规民约对好的行为、好的风气给予奖励,推动民风越来越文明。例如,村规民约中制定了“移风要易俗,不要黄赌毒邪乱迷信”的规定,对丧事简办给予相关优惠政策,鼓励村民破除丧葬陋俗,倡导文明风尚,现在村民基本都能丧事简办。又如,村规民约中有“宅基要规范,不要违法搭建乱占地”“村容要整洁,不要乱扔垃圾乱堆物”的规定,很多村民都自觉拆除乱搭建,清理乱堆物,改正乱扔垃圾的陋习。

  二、组规:划小治理单元,体现组情差异

  金门村有18个村民小组、91个自然埭,各村民小组的组情和各条埭的埭风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对于村民小组和自然埭的特殊情况、个性问题,村规民约难免存在规定相对宽泛甚至存在空白点的现象,需要进一步细化优化、分类施策。为此,金门村通过走访、召开村民小组会埭头会、老干部座谈会等形式,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建议,划细划小治理单元,制定出台包括党纪国法、尊老爱幼、文明礼仪等方面内容的组规民约,并设立组规民约文化牌加大宣传和监督力度。相比于村规民约,组规民约更个性化、更加具体、更可操作,推动村民自治更深入、更细致、更有效。

  一是落细落实了组内“民事民议”。为落实组规民约,金门村采用“网格化”管理模式,根据地域和组情不同,将18个村民小组分成5个网格小组,并成立组民议事会,由村党总支部书记总负责,5名村“两委”班子成员担任网格组长,各村民小组长任副组长,“埭头阿哥阿姐”、“三支队伍”、党员、村民代表等为组员,强化落实组内的“民事民议”。例如,周家埭是否开展“美丽一条埭”创建活动就是由“民事民议”决定的。由于触及部分村民特别是违章搭建方面的利益,这些村民对创建持反对意见。村委会研究决定,由网格组长负责牵头,村民小组长召集组民议事会成员召开埭头议事会,地点设在“埭头阿姐”家里。议事会最终少数服从多数,举手表决通过同意创建,并马上启动创建程序。

  二是落细落实了组内“民事民治”。组规民约是组民意志的最大公约数,为解决实际问题而制定,体现了组内的“民事民治”。例如,组规民约有力推动了“美丽一条埭”建设。创建前的周家埭存在乱堆、乱搭、乱建、杂草丛生等一些不文明现象。为推动有效治理,村“两委”班子带头深入埭头,遵守组规,主动参与到宅前屋后绿化带的环境整治中去。现在参与环境整治的埭民从起先的几位增加到目前的20余位,形成了一支生活垃圾保洁、河道清理、绿化养护、除害保洁、监督巡查志愿者队伍。在“美丽一条埭”上,经常能看到埭民们戴着大凉帽、推着三轮车、拿着小镰刀自发组团进行环境大整治,除杂草、擦垃圾桶、捡垃圾等分工协作、配合默契,“美丽一条埭”创建活动搞得有声有色。如今的周家埭治理得井井有条,埭容埭貌整洁、邻里和睦,埭风淳朴,在“美丽乡村·幸福亭林”建设“五个一”工程评选中一举摘下了三个“一”(美丽乡村一条埭、美丽乡村一条埭埭头阿姐、美丽乡村文化牌)的殊荣。

  三是落细落实了组内“民事民办”。在村规民约这个刚性的“小宪法”之外,金门村通过组规民约建立更加人性化规定,作为“小宪法”的有益补充,更好实现“民事民办”,促进组民和谐。例如,针对组里存在独居老人的情况,该组在制定组规民约时形成了“关爱独居老人”的约定。此后,经常有埭民结伙一同为埭上独居老人整理自留地、清理杂物,节假日送上粽子等慰问品,令独居老人“真是感谢呐”。又如,在17组陈家埭上有两户人家,因为浇筑水泥场地的事儿发生了口角。村委会和第四自治管理小组、埭头阿姐深入了解情况,让两个家庭重温“敬老爱幼要传承,邻里和睦讲团结”的组规民约,并采取分步调解的方式,把矛盾在组上就地化解,两个家庭和好如初。

  三、家规:涵养时代家风,筑牢治理根基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构成细胞,是村民自治的终端和根基,树立和发扬好的家规家训对深化村民自治显得尤为重要。为此,金门村积极探索、主动作为,深入开展“家规家训”主题活动,通过立家规、晒家训、传家风,筑牢村民治理根基,塑造向善向上的村风民风。

  一是家家户户“立家规”。通过村妇代会、组妇女小组等服务队宣传和引导,鼓励村民们通过查找家谱家训或根据自家家庭教育风格和家庭文化情况,整理各具特色的家训、家规,包括“敬老爱幼”“倡导生态生活”“邻里和谐”等内容。一些村民家庭还把“反对封建迷信”“反对赌博”“防止房前屋后脏乱差”等特别“接地气”的内容也写入了家规,形成了“家家有家规,户户有家训”的良好社会风气。例如,“和气处事、正直做人、知足常乐”是周家埭埭头阿姐阿秀的家训。阿秀始终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这条家训,利用闲暇时间,免费为高龄老人提供剪发服务。阿秀有一把剪刀,有了这把剪刀,好多上了年纪、腿脚不便的村民就不用费力到镇上剪头发了。村民们都称阿秀是“埭头上的大好人”。

  二是大大方方“亮家规”。为了让每家每户立的家规发挥作用,金门村动员每家每户“亮家规”,把家规晒给大家看,互相借鉴,同时也鞭策家人,时时刻刻牢记家规,事事处处维护家风,通过这样的形式营造和美村风氛围,让家规家训如同“春风化雨”般滋润着每个家庭。例如,现在在村里可以看到“敬老爱幼”“节约粮食”等很多家规家训。甚至在村未成年暑期活动中,参加活动的同学相互之间也亮起了“吃亏是福”“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尊老爱幼”等家规,从中可以看到中华传统文化已经在下一代小伙伴中生根发芽。

  三是世世代代“传家风”。金门村加大宣传力度,大力提倡世世代代“传家风”,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发挥道德文化的自治力量。特别是结合具有本村特色的350米文化墙,把二十四孝典故画在文化墙上,打造成一个崇尚家庭道德和传播文明知识的阵地,成为金门村一道独特的人文景观。今年,金门村又把“十佳好婆媳”“十佳新风户”“十佳志愿者”等创优评比纳入《村民自治实施细则》,为世世代代“传家风”建立了有效载体和抓手。

分享到东方微博QQ空间新浪微博人人网腾讯微博豆瓣

【关闭窗口】

上海市社会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严禁复制或镜像

Copyright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32245